建国后,北京第一机床厂来了个年轻领导,他叫毛远仁

1950年春节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个春节,全国人民都沉浸在一家团圆的气氛中。北京第一机床厂调来了一个新领导,这个年轻人不到30岁,穿着普通的军装,打扮得很精神。这位领导说自己叫毛远仁,是从延安调过来的,来北京第一机床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

平易近人的领导

工人们听说这个领导是从延安调过来的,对他的身世非常好奇。这位叫毛远仁的领导平易近人,一来到机床厂后就和工人们打成一片,还坐在地上跟工人们一起唠家常。第一机床厂的工人对这位新来的领导很有好感,工人们都以为这位领导在延安吃了不少苦,好不容易才被调到北京。没有人知道这个年轻人并不叫毛远仁,他的真名叫毛岸英。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北京第一机床厂的条件非常差,毛岸英来到北京第一机床厂后,和公司人们同吃同睡,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据工人说,当年机床厂里的宿舍都是大通铺,厂里的伙食也不好,每顿主食基本上都吃窝窝头。毛岸英来到北京第一机床厂后,除了每个星期六的晚上回去一次,其余时间都和工人们在一起,一点也没有领导的架子。

毛岸英出生于1922年10月24日,他是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生的第1个儿子。1930年杨开慧被捕入狱,8岁的毛岸英跟着母亲一起被关进了监狱牢房。毛岸英从小就跟着母亲吃了不少苦,他跟弟弟在母亲去世后被人送去上海。据毛岸英说,他跟弟弟从小吃不饱穿不暖,两个人当过学徒,为了赚钱还推过人力车。

1936年,14岁的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父亲安排到苏联学习, 当年苏联卫国战争打响了,毛岸英加入了苏联红军。1946年24岁的毛岸英在苏联学习10年后正式回到延安,毛泽东认为毛岸英没有吃过什么苦,也没有和人民待在一起过, 毛泽东为了让儿子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把儿子下放到解放区搞土改。

毛岸英在苏联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却从来没有来到乡下和农民生活在一起。毛岸英被父亲下放到解放区后,每天和农民一起干活,起初他不懂父亲让他下放到基层的意义,毛岸英在基层和农民生活过一段时间后,他才明白基层的工作经历对自己的人生有多么重要。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又把毛岸英调去了北京第一机床厂,想让毛岸英历练一下。毛岸英在北京第一机床厂的时间很短,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毛岸英有过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来到北京第一机床厂后和工人们同吃同睡,平易近人,此时毛岸英下定决心,想在北京第一机床厂里至少工作10年时间。

毛岸英14岁的时候就去苏联学习,在苏联学习了10年很少说普通话。回国之后毛岸英又被父亲下放到了延安农村,毛岸英在延安农村里待了好几年,陕西话说得特别流畅,却把普通话忘了。毛岸英调回北京后,一张口就说陕西话,工厂里的工人听后哈哈大笑,都把毛岸英当成了贫苦的农民。

毛岸英在北京第一机床厂里工作的时候,很多工人都对他的身份表现出好奇。毛岸英会说英语也会说俄语,按道理来说家庭条件应该很好,为什么他在农村干了这么长时间呢?毛岸英说在农村生活的这段日子让他受益良多,农村的工作经历让他长了不少见识,真正的走到了人民中去。

此时毛岸英才深刻了解到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先让自己去农村生活,又让自己进入工厂,父亲是想让自己充分融入到农民和工人中去,中国只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农业,另一个是工业,只有真正的了解农业和工业,领导干部才能治理好国家。

毛岸英的俄语和英语非常好,他在农村工作期间用不上外语,来到北京第一机床厂后,毛岸英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俄语可以派上用场了。当时中国正在全方位学习苏联,工厂里的很多大型机器都是从苏联买过来的。

这些机器的使用说明书上全部写着俄语,中国的工人看不懂,遇到技术性难题时,还要专门找翻译联系俄国的工程师。 毛岸英的俄语非常好,完全可以看懂设备使用书。毛岸英进入工厂工作还肩负另外一份工作,那就是为了夜里写稿子积攒素材。 毛岸英正在亲自编写《北京机器职工》这份手稿,他准备把稿子发布到香港和澳门的报社。

毛岸英只要闲下来,就会把工人召集到一起,教这些工人机器到底该怎么操作,遇到难题时毛岸英总是很有耐心,一遍遍的教这些工人该怎么做。工厂里的工人们对这位年轻的领导刮目相看,都夸新来的领导真是个栋梁之材。

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工厂里的工人和毛岸英的关系非常好,对这位年轻的领导肃然起敬,毛岸青与工厂里的不少工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工厂里的工人们都以为这个领导是从陕西走出来的人才,没人知道他的家就在中南海里面。

1950年10月份,毛岸英离开了北京第一机床厂,此时毛岸英有了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因为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战争打响时毛岸英彻底坐不住了,他向父亲提出申请,一定要亲自跟随部队出征。毛岸英找到了彭德怀将军,亲自跟彭将军说,我以前在苏联学习过,能当翻译,你就让我去朝鲜吧。

从此以后, 毛岸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他在志愿军总部担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当时除了彭德怀以及几个重要的领导人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以外,其余的人都不知道毛岸英是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名。

毛岸英在志愿军总部担任翻译和秘书期间,引起了美国情报部门的注意,美国情报部门的侦察机捕捉到志愿军司令部曾发出过多条电报,美国认为志愿军司令部里藏着一个高级机关人员,于是派来飞机进行轰炸。毛岸英因为没有及时撤离,被美军的炸弹炸死,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50年11月25日,享年28岁。

毛岸英14岁出国学习,他少年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度过,毛岸英从苏联回来还不到5年,就在朝鲜战场上壮烈牺牲,让人难以接受。此时毛岸英才刚刚结婚没有多长时间,毛岸英的妻子还在家中等待他。

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曾在被炸毁的废墟中找了很久, 最后找到一块被炸坏的苏联手表,戴着手表的遗体正是牺牲的毛岸英同志。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很久都没有收到丈夫的书信,她去找毛主席询问丈夫的下落,才知道新婚的丈夫已经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

1951年北京第一机床厂里来了两位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两位工作人员了解了毛岸英在工厂里的工作状况。提起这位任职时间不长的党总支副书记,工厂里的工人们总是竖起大拇指,还向工作人员打听这位年轻领导的近况。

工作人员突然红了眼眶,他告诉工厂里的工人,毛岸英已经在朝鲜战场牺牲了。有人问工作人员,毛岸英的父亲到底是谁?是不是延安的老领导?工作人员缓缓拿出了一份履历表,表中某一栏上写着一行字,父亲:毛泽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