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要素资源加速向优势产业集群汇聚,是当前区域经济演进的重要趋向。抓住关键的产业集群,就能抓住区域经济的未来。
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发布通知,确定了45个支柱型雁阵集群和96家“头雁”企业。其中,青岛共有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等8个集群、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入选,入选数量领跑全省。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山东谋篇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载体。自2019年起,山东围绕“十强”产业及11条标志性、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共入库培育五批180个“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276家集群领军企业。根据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山东雁阵形集群规模超过9.2万亿元。
此次推出的支柱型雁阵集群,是山东产业集群的“第一阵列”,带动作用明显、配套协作能力强、科技创新水平高、集群品牌效应优、未来发展潜力大。
通知要求,对入选的支柱型雁阵集群和“头雁”企业,有关市、县(市、区)政府和省“十强产业”协调推进机制牵头部门要切实加大培育支持力度,将支柱型雁阵集群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地标。
01
集群领跑的城市产业竞争力
雁阵形集群通常具有完整的产业链条、领先的创新转化能力和较强的协作配套能力,进而形成一种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
细看青岛入选的8个集群,都具备相当的规模优势和引领的创新能力,是在全省乃至全国产业中都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涵盖优势和新兴、制造和服务等产业领域,呈现了产业变革浪潮中青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葳蕤图景和城市特质。
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是城市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通过实施“工赋青岛”“四新领航”专项行动,加快新型工业化在青岛的落地,推动青岛先后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累计培育国家级平台14家,连接1200余项公共服务和1.5万个赋能应用,服务青岛企业5000家。
同样居于数字经济的关键赛道,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拥有全国首个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全国唯一的国家城市道路交通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分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多领域创新平台带动芯片研发、高性能计算、工业高端软件等各环节创新发展。
作为青岛的优势产业,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是全国唯一的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关键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基础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于一体的工业集聚区,也是国内最大的高速动车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城轨车辆生产基地,生产的高速动车组占全国在营高速动车组的50%,城轨地铁车辆占全国的22%,开创了“国之重器”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雅万高铁成功试验运行等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多个“里程碑时刻”。
青岛市智能家电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市场占有率同样国内领先,2023年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等主要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1/10,在国际上也具有领先的竞争力。除了整机制造,集群还在液晶显示模组、压缩机、电机、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链环节集聚优质资源,培育中国名牌27个,全国驰名商标7个。
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了以龙头整车制造企业为主、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为补充的完整新能源汽车制造体系,2023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突破1500亿元,拥有汽车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已超过300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8家,整车产能130.2万辆,产品覆盖乘用车、客车、卡车等多种车型。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以董家口化工园区为重点核心发展区、以前湾港为辅助发展区,涵盖了石油加工、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橡胶制造、化工中间体和专用化学品制造等行业,金能化学建成全球首套、单体产能最大的9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海湾化学年产16万吨的偏硅酸钠产销量亚洲第一,年产80万吨的聚氯乙烯(乙烯法)产能全国第一。
发挥城市禀赋,青岛市海洋交通运输产业集群是青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体系的重要支撑,已形成融“产业大港、贸易大港、船舶服务大港、邮轮母港”于一体的产业集群。2023年,青岛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航线密度北方第一,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排名居东北亚之首。
以“东方影都”为龙头,青岛影视文化产业集群构建了“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影视双城联动、辐射青岛全域的影视文化发展布局,以独特模式领衔“中国电影工业3.0时代”,集聚近千家影视企业,总票房超300亿元。
02
“头雁”领航,强化创新引领
群雁齐飞,最重要的是领头雁。头雁强,群雁就能“春风一夜到衡阳”。在雁阵型集群的成长中,“头雁”强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引领的科技创新能力,带动着青岛产业集群的能级跃升。
“头雁”牵头形成的创新链,深刻影响着产业集群向产业高端的进阶。
6月,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迎来关键节点。随着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的落成,集群从下游的生产制造层面向上游的研发创新层面加速延伸,将重点围绕大数据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核心总成开发、测试仿真和创意造型等关键技术,打造多平台研发体系和国家级汽车科技孵化平台,为青岛市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及专利成果转化。
在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中科曙光依托其在高端计算、存储、安全、数据中心等领域拥有的技术底蕴布局了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本地科研探索创新、行业信息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加速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青岛的支柱型雁阵集群纷纷把青岛的先进成果对外推广复制,将青岛的“先发优势”转化为产业的“领先优势”。
在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连续5年居全国“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首位,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入选新一批全国“双跨”平台,探索了一批数字化转型的新技术、新模式。领先平台将推动将青岛形成的赋能行业、区域的案例在济南、潍坊、滨州、临沂、烟台等地形成规模化推广,打响“工赋山东”品牌。
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综合物流服务和特色高端航运产业集聚是青岛市海洋交通运输产业集群的标志,这背后是青岛港在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氢+5G”智慧绿色生态码头等领域的抢先探索,不仅先后9次刷新世界纪录,还实现了技术成果在海内外复制,持续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青岛市影视文化产业集群依托青岛海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丰富的科创资源和制造实力完成自身升级,国内首套微米级别超高精度面部扫描系统“穹顶光场”、第三代LED虚拟拍摄系统、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的引入推动着国产电影向国际化的水准靠拢。
03
深度融合,造就产业韧性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支柱型雁阵集群具备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大的产业韧性。这样的韧性来自产业的深度融合。
青岛市智能家电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了全市联动的产业格局,打造了以青岛市为中心,地理相邻的跨区域联合发展的智能家电产业发展模式,其中,崂山区打造智能家电研发中心、西海岸新区定位为智能家电制造基地、平度市和胶州市聚焦白电制造、即墨区建设视听产业基地。
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的“化学反应”,织就了一张强韧的产业网络。在董家口化工产业园内,金能化学9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每年可副产氢气8亿立方,氢气在满足金能化学自身使用同时,可面向园区企业青岛特钢发展氢能炼钢新工艺,青岛特钢副产的焦油作为原料给金能化学生产炭黑,产出的炭黑可供园区双星轮胎以及同在西海岸新区的赛轮等轮胎企业……集群内已基本实现了产业之间、企业之间、项目之间无缝衔接,不断咬合配套,让园区企业享受丰富的产业链为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也形成了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青岛丰厚的制造底蕴,也让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得以互为场景,互相赋能,拓展了各个产业配置资源的能力,强健了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
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上游就涵盖了智能家电、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7大重点产业链。在产业链之间的互动中,拓展了工业互联网在动态仿真、智能装配、数据采集、过程监控、产品追溯等领域应用,也助力各产业企业打通数字化转型堵点、难点,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根据相关通知,下一步将加大对支柱型雁阵集群和“头雁”企业的支持,在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产业链延伸、数字转型、项目落地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这是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的新机遇,也是城市产业体系跃升的新机遇。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基础深厚、工业门类齐全,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
在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开局起步的2023年,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山东在新征程上点燃的“主引擎”。上半年,青岛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909.62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179.54亿元,同比增长6.3%。青岛国际工业博览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生产制造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搭建供需交流平台。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工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港口航运、石油化工、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
2024第六届于8月16-18日在青岛世界博览城举办。本届博览会以“绿色工业与智能未来”为主题,重点展示数控机床、激光装备、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锻压冲压、金属成型、钣金加工、动力传动及控制技术、工业互联网、铸造机械、铸件/铸造材料、工业防腐、工业涂装、功能部件、工量具、仪器仪表、五金机电、电气装备、绿色工厂解决方案等高端技术装备,聚焦高端装备,展示创新、绿色、智能的新成果,促进实体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