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先进制造”,青岛发力三大重点塑造产业新优势

今年以来,青岛加力提速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转型升级,在夯实制造业基本盘、拉升产业价值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三方面大作文章。
夯实制造业基本盘
当前,产业发展愈加呈现跨界融合现象,数字技术向实体经济渗透、生产与服务边界模糊,只有守住制造业的占比,才能留住产业创新的空间。
今年,青岛出台面向今后三年的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计划,再次明确提及制造业占比的目标,即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9%左右,支撑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

提升制造业体量的同时,着重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精密仪器仪表、通用航空、氢能与储能等十大新兴产业,并规划新兴产业专业园区,每个园区建立1个工作专班、1个发展规划、1套综合政策、1支专业招商队伍、1支产业基金,有效引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基础深厚、工业门类齐全,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

在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开局起步的2023年,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山东在新征程上点燃的“主引擎”。上半年,青岛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909.62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179.54亿元,同比增长6.3%。青岛国际工业博览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生产制造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搭建供需交流平台。

2024第六届青岛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青岛工博会)定于8月16-18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世界博览城举办,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机器人与高端装备产业联盟、 共同主办。以“绿色工业与智能未来”为主题,重点展示数控机床、激光装备、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锻压冲压、金属成型、钣金加工、动力传动及控制技术、工业互联网、铸造机械、铸件/铸造材料、工业防腐、工业涂装、功能部件、工量具、仪器仪表、五金机电、电气装备、绿色工厂解决方案等高端技术装备,聚焦高端装备,展示创新、绿色、智能的新成果,促进实体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致真存储芯片制造项目、ASB芯片先进封测项目等一批行业先进项目正在青岛加速落地……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5%、25.1%, 24条重点产业链投资增长7.8%,搭建起青岛制造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拉升产业价值链
青岛借助技术变革的东风,持续挖掘产业升值空间,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源头,重要性几乎可以超过技术创新。今年11月底,2023青岛工业设计大会举办,充分展现出工业设计在青岛制造业中的地位逐渐抬高,工业设计师开始引领产品开发。
数字化手段助推制造业向数据驱动的方向发展,能够提升、发现、创造价值。例如澳柯玛旗下澳柯玛商用电器投入6亿多元建成全球制冷领域第一个智能互联工厂,依托物联网、机器视觉等技术手段,生产环节大幅提质增效:劳动生产率提高50%,产品不良率降低60%,运营成本降低30%,能源利用率提高30%。
不仅如此,企业还以数据链为支撑,深度整合研发、销售、售后等产业链各环节资源。用户通过网上商务平台轻松实现产品定制,实时查看所购产品的生产进度、质量情况,产品研发周期缩短50%。
转型升级为企业带来巨大增效。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7.9个和3.7个百分点。其中,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收排名前100位的企业,今年前10个月利润占全市比重62.9%,增速为20.1%,高于全市平均10个百分点。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在未来,绿色低碳将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推进“两高”行业能效改造提升,总体能耗只减不增。青啤二厂、青岛炼化、青岛石化、海湾化学入选2022年水效“领跑者”企业;青岛炼化单位能耗比标杆水平提升15%,稳居行业第一。
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引领作用,与产业链企业共享绿色产业资源。双星在同行业内首创智慧化“共享工厂”模式,建设共享绿色密炼中心,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生产效率提升15%、能耗降低20.1%、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下降51.1%。
在产品设计研发的全流程中植入绿色低碳理念,降低产品生产“碳足迹”。海信推出使用生物基材料的冰箱,在发泡技术、能效提升等众多技术细节上加力减碳。
截至目前,青岛有39家工厂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192款产品入选绿色设计产品,8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数量居全省首位。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国的37.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