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园区建设,跑出发展“加速度”(来源:青岛高新区)
信网12月7日讯(记者 赵彦阅)乘风破浪正当时,不用扬鞭自奋蹄。机器人产业强势崛起、生物医药产业积厚成势、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而立之年,青岛高新区正加速前进,跑出加速度。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主导产业,做强产业做优服务,加大企业扶持力度,“真金白银”助力区域内产业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条,积极招引上下游优质资源,通过强链补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速区域产业链“全链式”发展。
重点产业项目签约落户 延伸区域内部产业链条
11月25日,总投资50亿元的威高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正式签约落户青岛高新区。共签订了包括青岛威高国际医疗健康产业总部、数字低碳全国总部、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在内的多个项目,涵盖了“产、研、基金”等多个方面,致力于打造覆盖医疗工业、医疗商业和医疗服务业的完善的医疗生态链。这也是今年继算能科技联合研发中心及北方业务总部项目、海尔大健康(盈康一生)高端医疗装备总部项目、阿斯利康青岛吸入气雾剂工厂项目之后,又一落户高新区的500强企业。
短短几个月,一批批优质项目在青岛高新区迅速落地发展,进一步凸显产业集聚发展的虹吸效应。
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高地,青岛高新区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己任,加快构建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为核心的“1+2+1”现代产业体系,持之以恒推动强链、补链、延链,全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阿斯利康青岛吸入气雾剂工厂项目签约落户(来源:青岛高新区)
优化产业生态招引优质资源 强链补链壮大产业集群
工业机器人关乎着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命脉,智能制造产业正是青岛高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作为获批的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青岛高新区抢抓“工业4.0”和国家推动的“两化融合”战略机遇,早早地就瞄准了机器人产业赛道,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和轨道交通设备等领域,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全链式布局机器人产业。以打造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为目标,目前高新区已经集聚了科捷智能、宝佳、科捷机器人、新松机器人等全市2/3以上的机器人企业,优质智能制造业产业集聚效应突显。
瞄准“高”“新”,高新区聚焦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康复医疗等细分产业领域,已经累计引进国药集团华东基地等研发产业化项目150多个,已建、在建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研发中心)10个,生物医药类市场主体总数近500家。此外,青岛高新区还获批了国家火炬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位列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环境竞争力第8位,园区通过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优化串联,发挥了科技园区产学研纽带作用,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结合聚集区。
硬核政策保驾护航 真金白银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为加速实体企业落地和快速发展,青岛高新区近期连续出台了鼓励先进制造业、医疗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发布“5+1”政策,《关于振兴实体经济促进医疗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振兴实体经济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振兴实体经济鼓励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青岛高新区关于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5大产业政策和《青岛高新区关于振兴实体经济进一步推动“人才特区”建设的若干政策》1个人才政策,多角度发力提振实体经济,助力区域内各产业跑出加速度。
促进园区持续营造良好生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高新区从产业实际出发,聚力突破振兴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以“真金白银”为企业提供强力的政策支撑和保障。信网了解到,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高新区创新推出“高新贷”、开辟上市“绿色通道”等方式,以改革创新推进金融赋能提档行动,以服务优化助力企业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内,处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之间核心地带,是沿黄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青岛西海岸工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港口航运、石油化工、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
2023第五届于8月18-20日在青岛世界博览城举办。本届博览会以“绿色工业与智能未来”为主题,重点展示数控机床、激光及钣金加工设备、工业自动化及动力传动、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焊接及切割设备、铸造机械、铸件、铸造材料、绿色工厂、工程及建材建筑机械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及产品。
本届博览会预计整体规模将达到100,000平方米,参展企业数超过1500家,同时与多个国家、省、市行业协(学)会以及主管单位合作,强强联合,并组织同期举办80余场配套会议论坛活动,届时将会有超过100,000名专业观众到场参观及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