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国际投产港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 自动化率产能大幅提升

阳春三月,万物生发。3月26日,港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三一国际目前全力建设的四座灯塔工厂中的首座,港口机械行业迎来里程碑式的全新时刻。

自动化率接近80%

产能提升50%

三一国际目前已经已启动宽体车、支架、大/小港机4个“灯塔工厂”的建设,此次率先投产的是在三一海工实施的小港机“灯塔工厂”,通过对下料线、焊接线、涂装线、装配线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自动化生产率接近80%,产能提升了50%。

“传统作业中,许多工序和操作都要由人工来完成。”三一国际董事、三一海工董事长伏卫忠表示,“公司在下料分拣、结构件生产、焊接、涂装、装配、调试及物料储存转运等各关键制造环节加大了智能设备投入,投资2.5亿元,安装了3条生产线、8个焊接工作岛,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各线只需寥寥数人就可进行程序操控,改变了行业成本高筑、生产周期过长等现状,标准自动化生产对品质也更有保证。”

记者从公司了解到,三一海工的小港机“灯塔工厂”目前可以实现正面吊月产80台,堆高机月产30台,重叉月产30台,抓料机月产30台,伸缩臂叉车月产200台,大港机吊具月产10台,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生产效率。

“‘灯塔工厂’是‘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的示范者,它们拥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所有必备特征。它们改进了传统企业的生产系统,创新设计价值链,打造具有颠覆潜力的新型商业模式等等,催生了新的经济价值。”有不愿具名的专业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灯塔工厂”是重设标准的行业领导者,能为其他企业带来灵感,帮助其制定战略,提高劳动者技能,并与参与革命的其他企业展开协作,管理贯穿整个价值链的各种变化。

成功推出第二代电动产品

除了在生产方式上追求变革,三一国际在产品技术上也在持续创新,以给客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智能化、自动化、电动化是三一国际重要的产品发展方向,记者从公司了解到,在首座“灯塔工厂”的投产仪式上,公司正式推出第二代系列电动产品。

据三一海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的电动正面吊通过增程器模式,可实现20小时连续作业,电动堆高机纯电续航12小时,电动集卡续航里程120公里,均配备了双枪快充,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客户不同工况和业务量需求。通过智能行人识别主动制动系统、360度全景影像、FTR锁防挂起保护系统,可以对设备、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主动和辅助安全保护。通过触摸大屏、抬头显示、一键自动对箱系统,让工业设备进入智能大屏时代,大幅提升操作舒适感、降低操作难度。通过客户云和C端智能互联,可以帮助客户实现设备位置、油耗、作业工况等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异常预警,以提升客户管理水平。

记者了解到,在活动当天,三一国际就与10家客户签署了设备采购合作。此前,公司的电动化产品已经得到大范围的商业化应用。如厦门港自2019年起就已陆续采购三一国际5台电动堆高机,40台电动集卡,投入使用至今,运行良好。港内生产数据显示,“油改电”节能率达80%以上,每台电动集卡每年可节约17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7.4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突出。

“灯塔工厂”建设迎热潮

建设“灯塔工厂”是三一国际近年着力推进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港机“灯塔工厂”启用投产的同时,其余三座“灯塔工厂”目前也正如火如荼地加紧建设中,预计均能在今年实现投产,其中大港机灯塔工厂预计在5月份就可正式投产。

一位购买三一国际电动正面吊的江苏省客户表示,三一国际灯塔工厂的投入使用,将加速行业朝着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式发展。记者注意到,目前我国许多制造企业都在积极拥抱新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投建“灯塔工厂”。

“我们与国内的几个‘灯塔工厂’有过深度合作,总体感觉这些灯塔工厂在一些新技术方面走在了世界前沿,在业务管理系统以及工业互联、大数据等方面都比较领先,这些‘灯塔工厂’正在引领未来的先进制造业,在带动多个行业和不同区域的企业联合发展,有打造与合作伙伴共赢生态圈的优势。”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具有标志性的成功案例,可以为未来新的“灯塔工厂”和更多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引领和指导方向,加速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和普及同时,更多一般性企业也会更愿意紧密地与灯塔工厂保持协同发展,进而共赢。

对于目前的“灯塔工厂”建设热潮,中国机器人CR教育培训标准委员会委员魏国红提醒到,建设“灯塔工厂”,最好有总体规划,各省市协同管理和运作,要避免重复建设、浪费人力物力资源,不能一哄而上,要做好涉及多领域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链接:证券日报

Baidu
map